
期刊简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于1976年创刊;办刊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通过报道有关生化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促进我国生化药物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和单位的合作交流。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678,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55/R。本刊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主管单位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是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由《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和北京数字医视传媒出版发行。本刊的读者对象为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临床相关医生、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等。热忱欢迎从事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等基础及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学者投稿。”
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有多大?可能低于10%
时间:2024-03-26 09:41:41
许多作者在论文经过外部评审后,常常会认为已经被百分百接受,然而实际上,终审这一环节仍然存在,且论文仍有被退稿的风险。那么,论文在终审阶段被退稿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这个几率因期刊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低于10%,也可能稍高。
深入探讨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我们首先要了解论文审稿的整体流程。按照常规的论文审稿要求,退稿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初审和外部评审这两个环节。初审主要是对论文的形式进行审查,只要作者能够严格遵循期刊的作者指南,并满足所有的规范要求,那么基本上可以顺利通过初审,不会被退稿。然而,也有一些期刊为了在初审阶段就能筛选出更优质的文章,以减轻外部评审的压力,会相应地提高审查标准,这就会导致初审被退稿的几率有所增加。
外部评审则是对论文的专业内容进行深入的审查。由于这一环节涉及到对论文研究方法和结论的评判,因此也是最容易被找出问题、出现错误的环节。所以,论文在外部评审阶段被退稿的几率相对较高,有时甚至可能高达60%以上。
然而,当论文成功通过初审和外部评审,进入终审阶段时,其被退稿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因为能够走到终审阶段的论文,基本上都已经在形式和专业内容上得到了认可。终审主要是对论文进行宏观上的审查,比如评估论文对本领域的贡献和发展潜力等。只要论文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那么被录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般来说,经过外部评审的论文,被录用的几率已经达到了八九成。而终审阶段被退稿的几率,通常都会低于10%,甚至在很多高质量的期刊中,这一几率还会更低。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终审被退稿的风险。毕竟,每一篇论文都是作者辛勤研究的成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在投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自查工作,确保论文的质量和符合期刊的要求,才是避免退稿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