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于1976年创刊;办刊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通过报道有关生化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促进我国生化药物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和单位的合作交流。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678,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55/R。本刊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主管单位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是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由《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和北京数字医视传媒出版发行。本刊的读者对象为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临床相关医生、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等。热忱欢迎从事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等基础及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学者投稿。”
老年人适度肥胖与健康风险研究:打破"老来瘦"的迷思
时间:2025-08-28 15:42:21
研究核心发现:BMI与死亡率的U型关系
上海瑞金医院2025年研究对16.6万成人随访10.1年发现,肥胖指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U型"关系,存在性别特异性"最佳阈值":男性BMI 26.3 kg/m²、女性25.4 kg/m²时死亡风险最低。80岁以上人群中,BMI升高不再与心血管病风险相关,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提示老年人肥胖标准需区别于中青年。
中国疾控中心对2.7万高龄老人的研究同样证实,BMI 24.0~31.9的超重/轻度肥胖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这一"肥胖悖论"在非心血管疾病中更为显著。
科学理解"肥胖悖论"
老年人群中适度肥胖的保护效应可能源于:
营养储备缓冲:脂肪作为能量库,在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提供代谢支持。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显示,BMI>30者5年死亡风险降低30%。
肌肉流失防护:低体重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风险是超重者的2.1倍,适度脂肪可能延缓肌少症进程。
代谢适应性改善: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等激素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抵消部分代谢异常。
分年龄段BMI管理标准
年龄段 | 推荐BMI范围 | 核心原则 |
60~79岁 | 22.0~26.9 kg/m² | 平衡肌肉保护与代谢风险 |
80岁以上 | 22.0~26.9 kg/m² | 优先保障营养储备 |
关键警示:即使BMI正常,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仍增加34%心血管风险,需同时控制腹型肥胖。
科学体重管理三要素
1. 营养策略
每日摄入1.2~1.5g/kg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为主)
采用"221餐盘法":2拳蔬菜+2掌心蛋白+1拳杂粮主食
避免过度限盐(<5g/日)和精制糖
2. 运动处方
抗阻训练:每周2次弹力带练习,每次20分钟,提升肌肉力量14%
有氧运动:快走、太极等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170-年龄)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直线行走改善步态稳定性
3. 动态监测
每月称重,3个月内体重变化超5%需就医。健康减重速度为每月0.5~1kg,避免肌肉流失。低体重老人(BMI<20)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增加热量摄入。
破除误区:老来"微胖"更健康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传统观念需更新:BMI<22的老年人5年死亡风险增加12%~20%,而BMI 22~26.9的"健康微胖"状态能更好应对疾病消耗。但需注意,重度肥胖(BMI≥30) 仍显著增加代谢疾病风险,并非推荐范围。
老年体重管理的核心是"保肌肉、控内脏、稳体重",通过个性化方案维持适宜体重,才能实现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