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于1976年创刊;办刊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通过报道有关生化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促进我国生化药物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和单位的合作交流。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678,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55/R。本刊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主管单位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是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由《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和北京数字医视传媒出版发行。本刊的读者对象为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临床相关医生、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等。热忱欢迎从事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等基础及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学者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55/R
邮发代号: 28-233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一九九七年获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期刊评比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4
-
2015
-
2016

- 杂志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 主管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1678
- 国内刊号:32-1355/R
- 出版周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灰树花倍他葡聚糖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灰树花倍他葡聚糖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采用ShdexOHpakSB-804HQ色谱柱,以0.02%NaN3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5℃,示差折光检测,采用外标法分别以峰面积和峰高定量.结果在0.2~5.0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和峰高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0和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1%和100.08%,......
作者:杨海;赵峡;于广利;徐泽平 刊期: 2007- 02
-
心肌肽含量的测定方法
目的研究福林-酚法测定心肌肽的含量.方法用空白、加样回收等方法考察甘露醇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加入甘露醇后,心肌肽的回收率为115.0%,RSD小于2%.结论福林-酚法可用于测定心肌肽含量.......
作者:张海松;孔祥平;许可;曾峥 刊期: 2007- 02
-
产腺苷蛋氨酸酵母菌株的选育
目的筛选产腺苷蛋氨酸(SAM)的酵母菌并进行诱变育种.方法以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酵母菌株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SAM.利用紫外线和γ-射线处理对菌株进行诱变.结果从34份土样中筛选到1株产SAM的酵母菌Q95菌株,经过5轮紫外线诱变和1轮γ-射线诱变,筛选到1株SAM产量显著提高的正突变株Q6-13.摇瓶发酵27h后,其SAM产量达到1860μg/mL,与Q95相比提高了86.9%.在15L外循环气升式......
作者:王远山;陈小龙;郑裕国;沈寅初 刊期: 2007- 02
-
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蜂毒素-88精氨酸变体白细胞介素2工程菌的发酵条件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蜂毒素-88精氨酸变体白细胞介素2(Melittin-88AgrIL-2)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对含pGEX-4T-2-Melittin-88ArgIL-2重组质粒的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研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培养基的pH值等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Melittin-88AgrIL-2表达量的影响.同时研究培养温度对产物表达形式的影响.结果根据优化的条件,蛋白质的......
作者:刘明军;王斌;钱冬萌;丁守怡;闫志勇;宋旭霞 刊期: 2007- 02
-
聚乙二醇制备的透明质酸衍生物的生物降解性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交联制备的透明质酸(HA)衍生物薄膜的含水量及其体内和体外生物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25℃利用5d时间制备200μm厚的HA衍生物薄膜,将其干燥后制备成10mm×10mm规格的试样,浸泡24h后计算其含水量.将上述得到的HA衍生物薄膜浸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植入到白鼠背部皮下组织,测试其体外和体内降解特性.结果当PEG浓度大于2.5%,pH8.0时,经交联制备的HA......
作者:陈景华;陈静涛;徐政;顾其胜 刊期: 2007- 02
-
海洋真菌多糖(YCP)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多糖(YCP)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YCP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MTT法检测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诱生及其细胞杀伤活性.结果YCP体外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加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
作者:李海瑞;吴希哲;徐韶瑜;高向东 刊期: 2007- 02
-
重组复合干扰素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目的对表达重组复合干扰素(con-IFN)的工程菌E.coliDH5α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单因素比较实验及正交试验等方法考查工程菌摇瓶发酵条件,探讨发酵条件对工程菌的生长和con-IFN表达的影响.结果优化后条件为培养基含玉米粉6%、牛肉膏5.5%、谷氨酸钠0.5%,发酵液初始pH7.2,30℃培养7h后升温至42℃诱导表达6h,转速220r/min,装样量10%,接种量2%.结论优化......
作者:迟国华;王岷;曹进;赵伟;张陆勇;高向东;姚文兵 刊期: 2007- 02
-
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
目的观察2种降解方法制备的低相对分子质量(Mr)透明质酸(LMWH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和透明质酸酶酶解的方法制备LMWHA,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LMWH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Mr不同的LMWHA,其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也不同;Mr低于10000的LMWHA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r低于1000......
作者:王彦厚;王凤山;郭学平 刊期: 2007- 02
-
六神丸中脂蟾毒配基的离子抑制色谱分析
目的建立测定六神丸中脂蟾毒配基的离子抑制色谱分析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水溶液(52:48).检测波长为299.4nm.结果此法在0.025~0.3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脂蟾毒配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为2.25%,r=0.9999.结论此分析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六神丸的质量控制手段.......
作者:赵慧辉;刘养清;王润生;吴少珍;李体东;赵平 刊期: 2007- 02
-
新型胺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性能
目的制备1种新型胺基壳聚糖微球,并以山楂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吸附模型,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甲醛为预交联剂,经羟丙基化、胺基化,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定其结构.结果改性壳聚糖微球对游离黄酮的吸附量大于壳聚糖的吸附量,9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通过此法得到的优的多孔壳聚糖吸附剂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量在600mg/g以上.结论该法制得的壳聚糖微球是1种良好的多孔吸附剂......
作者:应国清;卢霞;石陆娥;易喻;梅建风 刊期: 2007- 02
动态资讯
- 1 羊胎提取液的实验研究
- 2 复方地榆炭膏外用治疗闭合性骨折急性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
- 3 HPLC法同时测定二妙丸中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 4 红豆杉多糖的分离鉴定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 5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NF-κB及CysC的影响
- 6 人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7 脑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其微循环及乳酸的影响
- 8 三子养亲汤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保护作用及对CysLTs炎症通路的影响
- 9 肝素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10 16 316例新生儿安全接种卡介苗分析与探讨
- 11 壳聚糖介导HMGB1的siRNA对脓毒症大鼠肝肺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 12 异甘草酸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的疗效
- 13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融合表达和分离纯化
- 14 猪源、牛源肝水解肽的质量对比研究
- 15 HPLC法测定氨酪酸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
- 16 维生素C对酪氨酸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 17 重组人肝增强因子工程菌JMl09的发酵工艺研究
- 18 角燕制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19 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研究
- 20 口服胰酶胶囊对全胃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