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于1976年创刊;办刊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通过报道有关生化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促进我国生化药物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和单位的合作交流。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678,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55/R。本刊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主管单位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是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由《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和北京数字医视传媒出版发行。本刊的读者对象为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临床相关医生、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等。热忱欢迎从事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等基础及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学者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55/R
邮发代号: 28-233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一九九七年获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期刊评比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4
-
2015
-
2016

- 杂志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 主管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1678
- 国内刊号:32-1355/R
- 出版周期:
-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花色素苷与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体外增殖作用并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黑米中提取出花色素苷,再分离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单体;用不同浓度的花色素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分别处理Hela细胞后,CCK-8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率;Hoechst33258染色,激光共聚焦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SABC染色检测Bax/Bcl-2的......
作者:钱松;金丽琴 刊期: 2008- 06
-
川芎嗪对高糖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每组设3个样本):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液)、高糖对照组(2.5%葡萄糖)和高糖(2.5%葡萄糖)加川芎嗪(浓度依次为10,20,40mg/L)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VEGF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
作者:何劲松;印荻;朱桂松 刊期: 2008- 06
-
蛋清溶菌酶部分酶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将蛋清溶菌酶制成液体制剂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改变不同影响因素测定蛋清溶菌酶的活性,观察几种常用辅料对蛋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酶活性在pH6.0~6.5强,且在pH5~7范围内较稳定;在25~65℃范围内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但温度太高则变性失活;Na+、K+对其活性有轻微激活作用,Mn2+、Mg2+对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影响,Co2+、Ca2+、Cu2+、Fe2+、Zn2+使溶菌酶的......
作者:刘慧;王凤山;楚杰 刊期: 2008- 06
-
HPLC和LC-MSn分析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的有关物质
目的研究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PLC对9批葛根素原料药和18批葛根素注射剂中的有关物质进行了系统考察,采用LC-MSn技术对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有关物质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存在5种主要有关物质,其中2种为相对分子质量432的同分异构体,推测可能为3′-羟基葛根素和染料木素-8-C-葡萄糖苷.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分离主成分葛根素与有关物质,对有关物质能进行初步......
作者:张璐;陈民辉;蔡美明;李欣荣;栾成章;王玉 刊期: 2008- 06
-
无花果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无花果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冷浸与溶剂分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无花果叶的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提取物,采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测定无花果叶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胼基自由基(DPPH·),·OH和O-·2的清除能力,并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进行比较.结果无......
作者:房昱含;魏玉西;赵爱云;郭奇 刊期: 2008- 06
-
重组蝎毒抗神经兴奋肽的ELISA分析方法建立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重组蝎毒抗神经兴奋肽(ANEP)的ELISA分析方法并对ANEP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分别建立的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进行ANEP含量测定,并通过方法学的优化,终以建立的间接法ELISA方法测定了温度、pH值、反复冻融、超声对ANEP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间接ELISA相对于间接竞争ELISA有着更好的线性关系和灵敏度,线性范围0.025~1.60μg/mL.检测限为......
作者:马明欣;姜同英;王天怡;陈垠衫;王思玲 刊期: 2008- 06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大规模制备中反相色谱的条件优化
目的优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大规模制备纯化中主要影响回收率的反相色谱的条件,提高回收率.方法采用反相纯化作为三步法纯化的第一步,利用R1型反相填料采用不同分步洗脱条件进行洗脱.结果优化后经第一步反相色谱所得rhEPO蛋白纯度达70%,再通过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色谱纯化,rhEPO终产物的纯度可达100%,体内比活达1.91×105IU/mg,rhEPO蛋白的回收率提高了1.2倍.结论优......
作者:朱恒奇;徐秀英;黄培堂 刊期: 2008- 06
-
油酰乙醇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油酰乙醇胺(OE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OEA(10,50,100μmol/L)或非诺贝特(10,50,100μmol/L)共同孵育10h,再加入TNF-α共同孵育6h,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测定VCAM-1以及mRNA和蛋白的表......
作者:秦文;金鑫;陈彩霞;张锋;徐鹏翔;傅瑾 刊期: 2008- 06
-
地尔硫卓国外研究动态
地尔硫卓艹(diltiazem,硫氮卓艹酮)是钙离子通道封闭药,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方面有显著疗效[1].本文就国外近在地尔硫卓艹研究方面的动态,着重就其对心律失常、与其他药物相互关系的作用机制、一些研究新发现方面做一介绍.......
作者:周昌奎;陈清亮;吴晓华 刊期: 2008- 06
-
透明质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因具有黏弹性、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等,在医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它对强酸、强碱、热、自由基及透明质酸酶敏感,容易发生降解,因而限制了其应用.为克服这些缺点及获得新的功能,有必要对透明质酸进行结构修饰.此文简介了透明质酸的修饰方法,包括酯化、交联、接枝、与金属形成配合物等.......
作者:金艳;凌沛学;张天民 刊期: 2008- 06
动态资讯
- 1 吴茱萸次碱对实验动物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 2 HPLC法测定羟基脲片的含量
- 3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4 热休克蛋白70在Curcumin抑制STS介导的神经元毒性损伤中的作用
- 5 ADAM8基因调控AKT/mTOR通路对结肠癌细胞HCT8的影响
- 6 他莫昔芬和来曲唑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及脂质代谢的近中期影响
- 7 科罗索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CAM和YS M血管生成的影响
- 8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
- 9 中药复方消可宁活性成分——大黄酸的醇提工艺
- 10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 11 多肽修饰载紫杉醇脂质体靶向A549肺癌干细胞的研究
- 12 玻璃酸钠促进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作用的机制研究
- 13 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分析
- 14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 15 骨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 16 穿心莲片对围绝经期伴牙周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 17 金樱子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18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 19 山茱萸主要有效成分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20 输液剂输液瓶内壁异常挂水现象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