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于1976年创刊;办刊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通过报道有关生化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促进我国生化药物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和单位的合作交流。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678,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55/R。本刊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主管单位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是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由《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和北京数字医视传媒出版发行。本刊的读者对象为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临床相关医生、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等。热忱欢迎从事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等基础及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学者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55/R
邮发代号: 28-233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一九九七年获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期刊评比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4
-
2015
-
2016

- 杂志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 主管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无锡锡报期刊传媒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1678
- 国内刊号:32-1355/R
- 出版周期:
-
聚乙二醇化重组复合干扰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复合干扰素(PEG-IFNcon)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重组复合干扰素(IFNcon,商品名:干复津)为对照,分别采用鸡红细胞吞噬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巨嗜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以3H-TdR掺入法测定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活动.结果PEG-IFNcon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改善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淋巴细胞功能降低......
作者:赵媛;赵伟;姚文兵;赵艳玲;高向东 刊期: 2007- 03
-
牛血凝血酶的制备工艺
目的研究1种高纯度牛凝血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不同终浓度的Ba2+吸附、硫酸铵分段盐析从牛血浆中提取凝血酶原,用Ca2+激活,活化的凝血酶用CM-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柱纯化.结果用冷冻1周血浆制备的凝血酶粗品产量、比活明显高于来自新鲜血浆的粗品;Ba2+终浓度在0.107mol/L以上时凝血酶的产量较高;凝血酶原的佳激活条件为:Ca2+终浓度0.05mol/L,37℃,30~......
作者:朱天新;袁彩君;任晚琼 刊期: 2007- 03
-
华蟾素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的表型变化及其对肝癌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培养,收集非贴壁细胞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培养CIKC,将华蟾素加入CIKC,用四甲基偶氯唑盐(MTT)法检测CIKC杀伤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活性.结果CIKC经华蟾素加入培养后,CIKC细胞群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和杀伤活性较单......
作者:蒋淑莲;文剑;杜建霞 刊期: 2007- 03
-
两相体系中固定化细胞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
目的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方法在10%石油醚/水两相体系中,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物合成L-麻黄素的重要中间体L-PAC.结果确定在佳温度28℃,pH6.46,活化时间30min,反应时间10h,苯甲醛浓度为3mL/L,添加少量β-环糊精等的条件下,以2%海藻酸钙和10%聚乙烯醇为复合载体,生物合成L-PAC,产量可达8.34g/L.结论为生物合成L-PAC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戴冕;许激扬;宁华中 刊期: 2007- 03
-
单环刺螠抗血栓组分的分离纯化和药效学研究
目的从单环刺螠中分离纯化单环刺螠抗血栓组分(ATCUU),并进行有关药效学研究.方法新鲜单环刺螠经过抽提,离心并超滤得到粗提物,并通过DEAE离子交换和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血栓作用的组分.并采用动物模型,进行了该组分的抗血栓作用的药效学研究.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的ATCUU,经口给药后能明显减少动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显著延长大鼠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且显示一定的量效关......
作者:刁勇;居海亮;许瑞安 刊期: 2007- 03
-
沙棘总黄酮对改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沙棘总黄酮(TFH)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PC12细胞NaCN及缺糖引起的细胞损伤模型,以及Na2S2O4、KCl分别诱导PC12细胞缺氧损伤和Ca2+超载损伤模型,研究TFH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FH对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TFH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华;徐志州;高向东;钱云飞;姚文兵 刊期: 2007- 03
-
抗癫痫肽/GST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目的构建抗癫痫肽(anti-epilepsypeptide,AEP)/GST融合表达载体,原核表达GST-AEP融合蛋白.方法从克隆载体质粒pGEM-T/AEP中双酶切,得到AEP片段;通过中间载体puc18,转换酶位点;后将AEP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质粒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AEP;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
作者:张德安;王宗仁;高碧峰;邵中军;李晶华;马静 刊期: 2007- 03
-
天葵子多糖的提取与鉴定
目的提取天葵子多糖,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天葵子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粗提物中的总糖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定酸性多糖含量,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Mr),气相色谱法确定天葵子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总糖含量为80.4%,酸性糖含量为6.8%,蛋白质含量为16.6%,Mr约为6.3×104,天葵子多糖含葡萄糖、半......
作者:周丽伟;陈彦;孙玉军 刊期: 2007- 03
-
测定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3种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3种测定低分子量透明质酸(LMWHA)相对分子质量(Mr)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特性黏度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及多角度激光散射仪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MALLS)法测定LMWHA的Mr,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Mr介于10000~100000范围内的LMWHA,特性黏度法测得的Mr值与GPC/MALLS法测得的Mr值基本相同,而HPGPC法由于所用标准Mr对照品结构......
作者:王彦厚;王凤山;郭学平 刊期: 2007- 03
-
人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方法从人cDNA文库中获得CAT编码基因,并利用pMAL-c2x、pBV221质粒分别构建了融合和非融合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表达和活性检测.结果融合表达与非融合表达均可获得可溶性蛋白质,非融合的表达产物具有CAT活性,而融合表达产物在切除融合蛋白质(MBP)部分后表现出明显的CAT活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能表达具有生......
作者:耿风廷;赵晓瑜;高珊 刊期: 2007- 03
动态资讯
- 1 黄芪多糖对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IL-6、P-选择素、VCAM-1以及VEGF水平的影响
- 2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5包涵体离子交换柱复性与稀释复性的比较
- 3 硫酸皮肤素的研究概况
- 4 柞蚕幼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 5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
- 6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 7 鹿肉酶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8 灵芝多糖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9 润舒滴眼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68例
- 10 蜈蚣毒的研究进展
- 11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
- 12 4种给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对比研究
- 13 稳转STAT6-RNAi细胞株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 14 低分子肝素非注射给药的研究概况
- 15 肝素钙中的钙含量测定
- 16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17 小剂量头孢呋肟联合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及生活质量影响
- 18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稳定性再评价
- 19 自制组织微阵列仪及其在肝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 20 茶碱在正常及肝纤维化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